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系新闻 >> 正文

2022中华文化大乐园 | 舞尽扇底风,手艺指尖成

——大乐园里课程精彩尽现,海外青少年学习劲头持续走高

发布时间:2022-08-05文章来源: 作者:王镜婷 程佳音 张郅浩   浏览次数:

北京时间8月2日至3日,由我校执行的2022年中华文化大乐园——欧洲园活动推出一系列全新课程,“指尖上的河南:青少年魔术表演教学”“指尖上的河南:瓷器制作”“舞动青春:功夫扇子舞”“亲子豫菜”“揭秘中国文字博物馆:趣说汉字”等,精彩不断,执行方特别邀请了王献坡、房峰、李翔、崔嘉美等专家教师,在活动现场与欧洲多国华裔学员进行线上互动。

欧洲华裔青少年在学做小魔术(图/课程助教组)

魔术古称“幻术”,俗称“戏法”,是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宝丰魔术历史悠久,一般认为始于唐宋时期,群众基础深厚,202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王献坡是宝丰魔术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在大乐园的课堂上,王老师不仅为海外学子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魔术盛宴,而且还手把手地教大家变魔术,他一步一步、耐心地为大家做示范。学员们一开始惊叹于三仙归洞、橡皮筋穿越、六连环等神奇的魔术表演,之后积极跟老师学习,最后完全沉浸于学会魔术的喜悦中,纷纷与老师分享着成功的快乐。他们的言行已经告诉我们,在皮筋的翻转、杯子的移动、光与影的变化中,他们已深切体会到了河南民间魔术的巨大魅力。

欧洲华裔青少年跟着房峰老师学做简单的瓷器拉坯成型(图/课程助教组)

瓷器是火与土的共舞,饮茶是人与器物的对话,清香从古陶中透出,倾一盏,不染尘色,气散而愈香,吹开雪沫,品人间有味,赏丰富陶瓷。河南省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我校陶瓷学院教师房峰用自己丰富的藏品和多年制作陶瓷的经历,为欧洲华裔青少年讲解了中国的陶瓷艺术,以及不同材质陶瓷的用途。学员们沉浸于陶瓷制作的课堂中,隔着屏幕给老师展示自己家的各种瓷器,有的还跟着老师录制的视频尝试自己制作。

欧洲华裔青少年跟学功夫扇子舞(图/课程助教组)

折扇,又名“撒扇”“掐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我国古代就有文人墨客在扇面上题诗作画的传统,而折扇配上舞蹈,又别有一番韵味。我校音乐学院教师李翔带大家认识了折扇的主要结构,细致教授扇子舞的基本动作,带领大家跟随音乐《孤勇者》一起学习扇子舞。老师和学员们的扇子生风,真把北宋词人晏几道的名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体现得淋漓尽致。

欧洲华裔青少年云游中国文字博物馆(图/课程助教组)

汉字集形音义于一体,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来自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专员杨小玉老师通过视频带领大家云游了博物馆的不同展厅,让大家认识了多种实物的文字载体,使学员们直观了解了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理解了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六书”。通过杨老师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讲解,同学们切实体会到汉字的魅力不仅在其独特的形态,更在于其蕴含的文化信息,他们再一次深深折服于中华民族远古祖先的智慧。

欧洲华裔青少年与家长一起学做蒸饺(图/课程助教组)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一种满满烟火气、浓浓人情味的亲切,是一种享受日常、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中华菜系丰富多彩,而以河南菜系为代表的豫菜又是特点鲜明,体现了中原人民对生活艺术的追求。我校yl6809永利官网教师崔嘉美采用实景直播和课堂展示两种方式,为学生详细讲解了经典豫菜“蒸饺”的制作过程,并介绍了胡辣汤、烩面、杂粮馒头、贡麻花等诸多河南美食。学员们兴致勃勃地行动起来,与父母家人围坐在一起尝试包饺子,在生活实践中体验着中国饮食文化极强的包容性和调适性。

至此,线上“中华文化大乐园——欧洲园”的课程时间已进行过半。一张张认真听讲的可爱笑脸、一件件凝聚着创造力的作品、一幅幅快乐舞扇的课程截图,生动诠释了大乐园“在快乐中学习,感受中华文化”的初衷。在王献坡老师、房峰老师、杨小玉老师、李翔老师以及崔嘉美老师风趣幽默的指导下,大乐园的课堂变成了极富趣味性、启发性和创造性的立体多元互动空间,学员们沉浸其中,领略着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对当代中国的了解与热爱也在不断加深。我们期待学员们能在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旅途上,收获更多惊喜和美好!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周萧良